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学院资讯

守望相助 沪苏抗疫留佳话

3月新冠奥密克戎袭扰沪上,上海全市按照“动态清零”总方针奋起反击。上海建桥学院始终把师生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展开了守“沪”校园的阻击战。上海的战疫,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得到了各地的强力增援。

沪苏同心,其利断金
4月13日凌晨,两辆大巴相继驶出校园大门,一路向江苏常州前行。
车上坐着的是建桥学院88名密接学生和带队辅导员李艳妮老师。一时间离开熟悉的校园,同学们显得有些紧张,而站在他们身后的是整个学校的支持。



疫情以来,建桥学院成立了抗击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在校师生奋力抗疫,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守护校园平安,其势志在必得。针对88名密接学生,学校严格按要求安排,做好密接学生的隔离观察。经向浦东新区请示,区里紧急联系隔离点,常州慷慨允然。



车到常州下了高速路,当地交警大队长亲自驾驶警用摩托在前开道,像是在迎接“贵宾”到来。这阵仗把车上的学生看得一愣一愣,真有点“受宠若惊”,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礼遇。常州人民的率真友情和热情包容,同学们深切感受,十分感激。用一些学生的话来说,他们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样的场景。
无名英雄,无微不至
大巴把学生带到了大自然中,湖光山色,莺飞草长,一幢幢楼栋抛洒在绿丛里。
罗胜聪同学谈到,“到达常州的早上还下着雨,所有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迎接我们,给我们消杀,还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早餐和水果。再看看隔离酒店的优美环境,一时间我感动得想哭,早前的低沉迷茫都没了,心里只有温暖。感谢学校,感谢常州。”



每天一次核酸,两次测体温,三餐送上门,常州“大白”们奔波于各个楼栋楼层每一间,从早到晚数不清的上下敲门、送餐、消毒、收垃圾。由于“大白”们穿着防护服,学生们每天享受着热情周到的服务,却不能看清他们的模样。



在离别之际,同学们纷纷写下“感谢信”,感谢“无名英雄”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柯翔桢同学在信中写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正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才让‘失去自由’的我们如此舒适,尽管我看不到你们脸上的汗水,但能听到你们轻柔细小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你们的疲惫与坚持,等疫情结束,我还会再来这里。”谢飞扬同学感怀道,“把苦累脏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我们,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经历了才知你们的可贵,安全了才知你们的伟大。

守望相助,心存感恩
从4月13日学生入住酒店起,学校就和学生建网连线,全程叮嘱学生配合隔离观察,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在到达的第一晚,职院临时党支部也立即召开全体学生线上会议,强调“感谢感恩、抓紧学习、文明礼貌、爱护物品”十六字隔离观察生活纪律,启发和鼓励学生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每件事、每个细节。


同学们连日核酸检测全阴,短暂的隔离生活也即将告一段落。整理好房间,收拾好物品,同学们踏上回家的旅途。车在高速上行驶,夕阳金光灿灿,像是护送着89名师生回到母校的怀抱。
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学校始终记挂在心,学校以“大疫见真情,关爱暖人心”开首的一封感谢信也传递到当地政府手中。在看到感谢信后,楼栋负责人何孝婷十分感动,“短短的相处时间却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目送他们离开时内心也充满不舍,感谢这些小可爱给我们的隔离点带来了欢声笑语,祝他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作为唯一的带队老师,李艳妮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出发时还未收拾好行李的她一人身兼数职,坚定地和88位同学走在一起、站在一起、住在一起。在隔离期间,李老师一边积极配合属地的防疫措施,并和学校保持紧密联系,随时等候下一步的指令;一边时刻关注同学们的生理心理状态,有效发挥好学生骨干的作用,组织大家写感谢信,让同学们从这次经历中学会和培养大局意识、自我管理和感恩之心。

晚上7点10分,大巴到达建桥学院南门。校领导、老师已经在大门等候,热情迎接同学们的归来。医务人员耐心地帮同学们做好消杀,安保人员为其保驾护航,学院书记陪伴着同学们回到熟悉的宿舍。当再次回到熟悉的楼宇,当宿舍的灯再次亮起,你是否会想起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曾经的习以为常是我们奋力坚守的现在,和您道一声“欢迎回家”,建桥永远是你的家!
Copyright © 2002-2022 上海建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ICP备案:沪ICP备20019202号-2

上海建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SJQU 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快速通道

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7*24小时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