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学院资讯

沪上17所民办高校抱团,办好思政“育苗先养根”,校际合作共享在线课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徐瑞哲
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推进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更多困难。
 
 
 
 
 

“其他会游泳的人看见也会伸手帮助。”上海建桥学院物流管理系大一新生杨江龙,这个冬天见义勇为,跳入校园河中救下一名溺水同学。最近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之际,刚刚成为“上海市公益基地”的建桥学院举办弘扬雷锋精神优秀师生表彰大会,共900多名师生被授予雷锋金、银、铜奖项,其中杨江龙这样的雷锋金奖获得者达46人。

这一评价、激励和导向机制,也是高校思政育人成果之一。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像公办高校一样“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实现全覆盖之后,又如何做出特色,形成共享?

建桥学院学生杨江龙在学校雷锋像前。

【第一第二课堂,润物细无声】

相较于公办高校,由于办学基础、经费来源、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推进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更多困难。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学校特点办出自己的“思政特色”?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在课程思政化的更大视野下,上海杉达学院寻求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专业育人的突破点。围绕“减负”话题,学院艺术专业学生们创作了3幅画——“打个盹儿”“打个哈欠”“流个眼泪”,用夸张手法刻画孩子被沉重的课业压得疲惫不堪:将“台灯”和“一摞书”掉在眼皮上,将书本化为打呵欠时看到的牙齿,将书本化为疲劳时流出的眼泪……学生通过作业直接参与公益公告设计,激发起传播正确价值取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避免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杉达胜祥商学院结合商科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大量案例分析、展开问题讨论的教学特点,让教学改革逐层递进。

“一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让老师十分惊讶。”胜祥商学院副院长陈淑贤告诉记者,在面向大四学生开设的《商务流程综合实训》课程中,有一道“如何定义成功的企业”的单选题,老师给出了“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员工热爱、有凝聚力”“行业龙头、位居前列”“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选项。为了明确学生的选择重点,特意设计成了单选题。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学生们没有简单地将盈利和行业领先作为成功企业的衡量标准,而是选择了“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员工热爱”等更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标准。“这从一定侧面也能反映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学生品德和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杉达学院胜祥商学院《商务流程综合实训》课程关于“成功企业”的学生调查。

大学生们有粉丝,建桥学子有“锋丝”。走在校园中心的雷锋像前,校党委书记江彦桥表示,学校连续16年评选“雷锋奖”,通过不同阶段教育,将雷锋精神融入学习活动和第二课堂,也融入在校师生正向评价长效机制。针对新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内雷锋馆、读雷锋日记等;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针对毕业班学生,培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教师传帮带,育“苗”先养“根”】

师资队伍也是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重要瓶颈。据不完全统计,上海17所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普遍数量不足且流动性大,部分思政课程仍以大班化传统面授为主,仍需大量外聘教师等,这些都在整体上削弱了民办高校思政办学水平。

名师工作室的游昀之老师在授课。

在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领导下,建在上海杉达学院的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研修班,通过教学竞赛辅导、社会考察、研讨会等,在交叉融合方式中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以内容各有侧重的辅导报告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

“上的课要让学生心服口服,那就要说理,首先说服自己,然后说服学生。”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师——同济大学杨小勇教授在谈到他的“授课经”时说。“集体备课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能在共享中丰富教师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张天喜表示。从2018年起3年内,基地共举办了8期研修班,参训教师193人次、线上研修超过1700人次。

建桥学院获教职工雷锋奖的郑恩玲老师(右)。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较多,相对缺乏教学经验。为此,上海民办高校中唯一的市级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杉达学院游昀之工作室多次组织思政课教学展示和示范教学的培训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建立科学育人观,提升育德能力。在游昀之带动下,工作室成员中有17人次也荣获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

“育人者育人”,民办高校“教师思政”同样传帮带。今年,在建桥学院,同获教职工雷锋奖的郑恩玲与曾榕玲曾是一对师生。郑恩玲老师负责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操练技能,便将实训室全天开放,包括早晚自习与午休时间。在护理系创办初期,她甚至选择留住学校,有时怕学生赶不及吃饭,她会为同学备好干粮。

建桥学院获教职工雷锋奖的曾榕玲老师。

曾荣玲2011年入读建桥护理系,就因实训室与郑恩玲老师相识相知,课余时间都去那里实操。每当遇到困难,便有郑老师耐心讲解。如今已毕业并完成研究生学习的曾荣玲说:“后来我留校了,郑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帮助我。”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校办工作的她每天统计数据、摸排情况,有时为了做到不漏一人、及时上报,经常废寝忘食。

【慕课跨校选,线上线下翻转课堂】

聚沙成塔,聚力高效。依托上海杉达学院的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类课程协同中心,充分运用慕课手段,深化线上教育与线下教学融合。协同中心整合沪上民办高校的优势资源,针对思想政治类课程、“中国系列”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等三大门类建设了在线课程。

目前,通过一二期建设,共有杉达学院、建桥学院、上海师大天华学院等5所民办本科高校参与课程建设,先后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审美》《奉献中国》和《英语电影赏析》等15门慕课,今年春季学期前陆续上线运行。

可共享、跨校选修的慕课。

协同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从线上到线下的翻转课堂,更接地气也更有活力。尤其思政类基础课程组织跨校课程教学团队,引入公办高校思政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共同授课,增强校际合作。主授思想和道德修养的“思修课”已累计有6所学校选修,累计选课1.1万人,累计互动6.79万次。而且,选课学校不仅有在沪民办高校,更有远在湖北、福建、黑龙江等外省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抱团共享”办思政,才能开门引智、教学相长。上海师大天华学院就连续多期举办的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既成为本校外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平台,也成为幼教师德师风的教师教育平台。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滕薇表示,针对学龄前幼儿教育共同培育“准教师”,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确立“三有十能”的人才特色,“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方法、手上有功夫”。教师好才教得好,这一民办高校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被评为上海市一流专业。


Copyright © 2002-2022 上海建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ICP备案:沪ICP备20019202号-2

上海建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SJQU 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快速通道

咨询热线

021-52657951
7*24小时服务热线